您好!欢迎光临中谦教育医学考试网

首页 > 培训项目 > 执业医师 > 中医 >

201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复习笔记(第六章)
2016-08-05 09:14:35 来源:中谦教育集团 浏览:
分享到: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六淫

  一、 六淫

  六淫(又称为“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一)外感性

  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亦称“外感热病”)。

  (二)季节性 六淫致病常有相对季节性。六淫所致疾病,又称之为“时令病”(简称为“时病”)。

  (三)地区性 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四)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致病,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五)转化性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一)风邪

  风为春季的主气,四季皆有。

  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

  (二)寒邪

  性质和致病特征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

  (三)湿邪

  湿为长夏主气。

  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2)湿性重浊

  (3)湿性黏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四)燥邪

  性质和致病特征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五)火(热)邪

  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

  (3)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

  (4)火毒结聚,易致肿疡

  (六)暑邪

  暑为夏季主气

  2.性质和致病特征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①“暑为阳邪”。②“暑性炎热”。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①“暑性升散,扰神”②“暑邪致病易伤津”③“暑邪致病易耗气”

  (3)暑多挟湿

  四、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症状相似

  (三)一气一病

  第二节 内伤致病

  一、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二)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引发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

  七情异化成为病因的两种情况。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二)影响脏腑气机

  具体表现

  (1)怒则气上(2)喜则气缓(3)悲则气消(4)恐则气下(5)惊则气乱(6)思则气结(7)忧则气郁:

  三、 饮食失宜

  (一)饥饱失常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四、 劳逸失度

  劳力过度又称“形劳”

  劳神过度又称“心劳”

  房劳过度又称“肾劳”

第三节 病理产物

  概说: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又称“继发性病因”、“内生有形实邪”),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精气血津液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病因。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可分为痰饮、瘀血和结石三大类。

  一、痰饮

  (一)基本概念

  (1) 痰饮是人体水液输布、排泄障碍所形成的又能导致多种病证的病理产物。

  (2) 痰和饮在性状上是有区别的: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二)形成

  1.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宜,或劳逸失度等,使肺、脾、肾、肝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以致水液输布、排泄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

  2.与某些外感或内伤因素直接相关。

  (三)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

  2.影响水液代谢

  3.易于蒙蔽心神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二、瘀血

  (一)基本概念

  脉内血液运行不畅而致血液停滞,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不能及时消散之蓄血。

  (二)形成

  1.机理:一是离经之血留积于体内;二是血行不畅而停滞于脉内。

  2.内外因素:

  (1)血出致瘀

  (2)气滞致瘀

  (3)因虚致瘀

  (4)血寒致瘀

  (5)血热致瘀

  此外,还有“久病从瘀”之说。

  (三)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

  2.影响血脉运行

  3.影响新血生成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四)致病的病症特点

  1.疼痛:特点。

  2.肿块:特点。

  3.出血:特点。

  4.色紫黯:特点。

  5.可表现出肌肤甲错及脉象上的某些异常,如涩脉或结代脉等。

  

Tags:中医 执业医师 基础理论 责任编辑:中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