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谦教育医学考试网

首页 > 培训项目 > 执业药师 > 中药师 >

2017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清脏腑热
2017-08-30 09:54:03 来源:中谦教育集团 浏览:
分享到:
      清脏腑热

  龙胆泻肝汤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车前子(9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 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 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肝胆实火上攻,肝经湿热循经下注所致。治宜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既补肝胆实火所伤之阴血,又可防方中苦燥渗利之品损伤阴液;柴胡疏畅肝胆,与生地、当归相伍,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清胃散

  【方源】《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分(各6g)牡丹皮半钱(9g)黄连六分(6g)升麻一钱(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胃热循经上攻,脉络损伤所致。治宜清胃凉血。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胃中积热,为君药。臣以升麻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有“火郁发之”之意。升麻与黄连相伍,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共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玉女煎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三至五钱(9~15g)熟地三至五钱或一两(9~30g)麦冬二钱(6g)知母 牛膝各一钱半(各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芍药汤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一两(30g)当归 黄芩 黄连各半两(各15g)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各6g)大黄三钱(9g) 官桂二钱半(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和所致。治宜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方中黄连、黄芩苦寒入肠,苦以燥肠胃之湿,寒以清肠胃之热,二药配伍,以清肠中之湿热,为君药。重用芍药苦酸微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即“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和气血,为臣药。大黄苦寒泻热祛滞,兼破瘀活血,既可助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可荡涤积滞,属“通因通用”之法。方用少量肉桂之辛热,能入血分,既防连、芩苦寒伤中与冰伏湿遏,又助归、芍以行血,以上诸药同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更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效。

  白头翁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二两(15g)黄柏三两(12g)黄连三两(6g)秦皮三两(1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热毒熏蒸肠胃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味苦性寒,能入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君药。黄连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苦寒,善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燥湿治痢,为臣药。秦皮苦寒而涩,主入大肠,清热解毒兼能收涩止痢,为佐使药。全方药仅四味,配合有度,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15g)甘草(炙)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Tags:中药学 重点 知识 责任编辑:中谦教育

快速导航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微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