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谦教育医学考试网

首页 > 培训项目 > 中医确有专长 > 备考指导 >

中医确有专长考核复习内容
2018-09-05 15:37:16 来源:中谦教育集团 浏览:
分享到:

中医诊断学

 
(上)
 
· 正 · 文 · 来 · 啦 ·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望神
 
(—)望神的原理
 
(二)神的具体表现——①两目。②色泽。③神情。④体态。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1. 得神
 
①心的精气充足——神志清晰,面色荣润,含蓄不露,表情自然,语言清晰正确。
 
②肝肾的精气充足——两目灵活,明亮有神,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灵活,体态自如。
 
③肺脾的精气充足——肌肉不削,呼吸平稳。
 
2. 少神(神气不足)
 
① 心的精气不足——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面色少华,暗淡不荣。
 
② 肝肾的精气不足——两目晦滞,目光乏神,运动迟缓。
 
③ 肺脾的精气不足——肌肉松软,倦怠懒言,语声低微。
3. 失神
 
(1)精亏神衰而失神
 
① 心的精气衰败——精神萎靡,意识模糊,面色无华,晦暗暴露,表情淡漠或呆板,语言错乱。
 
② 肝肾的精气衰败——两目晦暗,瞳孔呆滞,动作艰难,强迫体位,反应迟钝,手撒遗尿。
 
③ 肺脾的精气衰败——呼吸气微或喘促,骨枯肉脱,形体羸瘦(大肉已脱)。
 
(2)邪盛神乱而失神
 
① 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② 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猝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
 
4. 假神
 
① 神志——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似清,或精神转佳,想见亲人。
 
② 目光——原本目暗睛迷惑曈仁呆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
 
③ 面色——本为面色枯槁晦暗或面色苍白无华,却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
 
④ 语言——原本语声低微,时断时续,少气懒言,突然言语不休,多简单重复,精神烦躁不安。
5. 神乱
 
① 焦虑恐惧——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短,不敢独处——室——虚证(卑堞、脏躁)。
 
② 狂躁不安——狂躁不安,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訾,不避亲疏——阳证(狂病)。
 
③ 淡漠痴呆——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阴证(癫病、痴呆)。
 
④ 猝然昏倒——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风证(痫病)。
 
一定要注意,失神中邪盛神乱而失神与第5点神乱的辨别。
 
二、望色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 色、泽的意义与关系
 
(1)皮肤的颜色——青、赤、黄、白、黑。
 
(2)皮肤的光泽——“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
 
2. 望面色的诊断意义。
 
3. 面部分候脏腑
 
(1)《灵枢•五色》分候法(内伤杂病)
 
① 额/庭(颜)——首面。
 
② 眉心上/阙上——咽喉。
 
③ 眉心/阙中——肺。
 
④ 鼻根/阙下(下极、山根)——心。
 
⑤ 鼻柱/下极之下(直下、年寿)——肝。
 
⑥ 鼻柱旁/肝部左右——胆。
 
⑦ 鼻尖/肝下(面王、准头)——脾。
 
⑧ 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
 
⑨ 鼻翼/方上——胃。
 
⑩ 颧骨下/中央―大肠。
 
⑪ 颊/大肠——肾。
 
⑫ 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
 
(2)《素问•剌热》(外感热病)
 
① 额部——心。
 
② 鼻部——脾。
 
③ 左颊——肝。
 
④ 右颊——肺。
 
⑤ 颏部——肾。
 
(二) 常色和病色
 
1. 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 总特点:明润、含蓄。
 
① 主色(正色)——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黄种人)。
 
② 客色——属于常色,可因气候、地域等发生变化。
 
2.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总特点:晦暗、暴露。
 
① 善色——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气至”。
 
② 恶色——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
 
3. 病色交错
 
❖相生为吉(顺证)
 
① 生病——吉中之顺(例:肾病见白色)
 
② 病生色——吉中小逆(例:肝病见赤色)
 
❖相克为凶(逆证)
 
① 克色——凶中之顺
 
② 色克病——凶中之逆(例:肺病见赤色)
 
4. 《内经》的论述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欲”——病好的颜色形容的词汇长;“不欲”——病不好的颜色形容词短。考试可作为选项判断的参考。
 
《素问•五藏生成篇》: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饴者死,赤如衄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颜色形容非常美,光鲜亮丽的为"生",如翠羽;颜色用可怕的形容词的为"死",如枯骨。考试可作为选项判断的参考。
 
(三)五色主病
 
1. 青色——木、肝——【主病】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1) 面色淡青或青黑——①寒盛。②痛剧。
 
(2) 突见面青灰,唇青紫——③心阳暴脱。④心血瘀阻(真心痛)。
 
(3) 久病面唇青紫——⑤心气及心阳虚。⑥肺气闭塞。
 
(4) 面色青黄(苍黄)——⑦肝郁脾虚(胁下癥积作痛)。
 
(5) 少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⑧惊两
 
(6) 女面青——肝强脾弱(月经不调)•
 
2. 赤色——火、心——【主病】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1) 满面通红——①实热证。
 
(2) 午后两颧发红——②阴虚证。
 
(3) 【久病重病面红如妆】——③戴阳证。
 
3. 黄色——土、脾——【主病】脾虚、湿证。
 
(1) 面色萎黄(淡黄无华)——①脾胃气虚。②气血不足。
 
(2) 面色黄胖(面黄虚浮)——③脾虚湿蕴。
 
(3) 面色黄疽(面目——身倶黄)
 
阳黄——色黄鲜明如橘皮色——④湿热证。
 
阴黄——色黄晦暗如烟熏色——⑤寒湿证。
 
(4) 面色淡黄而垢——湿证。
 
4. 白色——金、肺——【主病】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
 
(1)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①血虚证。②失血。
 
(2) 面色【胱白】——③阳虚证。
 
(3) 面色眺白虚浮——④阳虚水泛。
 
(4) 面色【苍白】——⑤亡阳证。⑥气血暴脱。⑦阴寒内盛。
 
5. 黑色——水、肾——【主病】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1) 面黑暗淡——①肾阳虚证。
 
(2) 面黑干焦——②肾阴虚证。
 
(3) 画色黧黑兼肌肤甲错——③血瘀日久。
 
(4) 眼眶周围发黑——④肾虚水饮。⑤寒湿带下。⑤睡眠不足。
 
(四) 望色的注意事项
 
1. 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2. 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3. 排除干扰,辨別假象——①光线。②昼夜。③情绪。④饮食。
 
(五) 望色十法
 
1. 浮——面色浮显于皮肤之外。
 
2. 沉——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
 
3. 清——面色清明,其色舒。
 
4. 油——面色浊暗,其色惨。
 
5. 微——面色浅淡。
 
6. 甚——面色深浓。
 
7. 散——面色疏散,其色开。
 
8. 持——面色壅滞,其色闭。
 
9. 泽——面色润泽。
 
10. 天——面色枯槁。
三、望形(形体)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
 
(二)望形体的内容
 
1. 形体强弱
 
① 体强(身体强壮)——形气有余。
 
② 体弱(身体衰弱)——形气不足。
 
2. 形体胖瘦
 
(1)肥胖
 
① 胖而能食,肌肉结实,神旺有力——形气有余——精气充足,身体健康。
 
② 肥而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形盛气虚——阳气不足,“肥人多痰”“肥人湿多”。
 
(2)消瘦
 
① 形瘦食多——中焦有火。
 
② 形瘦食少——中气虚弱。
 
③ 形瘦颧红,皮肤干燥——阴血亏虚,内有虚火,"瘦人多火〃,"瘦人多痨嗽"
 
④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3. 体质形态
 
① 阴脏人——阳气较弱而阴气偏旺——病易从阴化寒,寒湿痰浊内停。
 
② 阳脏人——阴气较亏而阳气偏旺——病易从阳化热,导致伤阴伤津。
 
③ 平脏人——阴阳平衡,气血调匀,平时无寒热喜恶之偏。
 
四、望态(姿态)
 
(—)望态诊病的原理
 
(二)望态的内容
 
1. 动静姿态
 
(1)坐形
 
① 坐而仰首哮病、【肺胀】(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气胸、痰饮内停、肺气壅滞。
 
②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体弱气虚。
 
③ 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肝阳化风、气血倶虚、脱血夺气。
 
④ 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熟视——精神衰败。
 
(2)卧式
 
① 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阴证、寒证、虚证。
 
② 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智能转侧——阳证、热证、实证。
 
③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实热证。
 
④ 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虚寒证。
 
⑤ 咳逆倚息不得卧(支饮),卧则气逆——肺气壅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肺有伏饮。
 
⑥ 坐卧不安——烦躁之争、腹满胀痛之征。
 
(3)立姿
 
① 站立不稳,其态似醉,常伴眩晕——肝风内动、月茵有病变。
 
② 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依靠他物支撑——气血虚衰。
 
③ 站立(或坐)时常以两手扪心,闭目不语——心虚怔忡。
 
④ 以两手护腹,俯身前倾——腹痛之征。
 
(4)形态
 
① 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行动艰难——腰腿病。
 
② 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院腹痛之征、心痛之征。
 
③ 行走时身体颤动不定——肝风内动、筋骨受损、脑有病变。
 
2. 异常动作
 
(1)唇、睑、指、趾颤动
 
① 外感热病——多为动风先兆。
 
② 内伤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破伤风、痫病、子痫、马钱子中毒。
 
(3)猝然糊,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中风病。
 
(4)猝然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痫病。
 
(5)寒战(恶寒战栗)——疟疾发作、外寒袭表、伤寒温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
 
(6)肢体软弱,行动不便——痿病。
 
(7)伕节拘挛,屈伸不利且疼痛——痹病。
 
(8)儿童手足伸屈扭转,挤眉眨眼,努嘴伸舌,状似舞蹈,不能自制——气血不足、风湿内侵。
Tags:中医确有专长考核复习内容 责任编辑:中谦教育

快速导航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微博资讯